智能家居,替代不了「我媽」
想象一個場景:
清晨,你從睡夢中醒來,身下1.8米的智能牀墊通過讀取腦電波判斷你已睡醒,同時開啓自動按摩模式,一邊幫你解乏,一邊告訴你昨晚的睡眠狀況,並提醒你今晚要早睡。
公益出租契约 禁当查税依据
習慣賴牀的你怎麼會被牀墊喚醒呢?不要緊,3分鐘後,智能窗簾會像你媽那樣準時打開窗簾,讓陽光照射在你的臉上。與此同時,智能音箱開始播放舒緩純音樂,並插播今日天氣、路況等實時消息。
但它們招數用盡也沒有你突如其來的便意好使,於是你衝進衛生間一邊蹲坑一邊玩手機,與此同時,你臀下的智能馬桶會根據排便情況檢測腸胃是否有異常。
汽车整车板块走高,海马汽车、江铃汽车涨停,汽车ETF(159512)上涨1.01%
但你沒法玩太久手機,在蹲坑超過一定時間後,馬桶會幫你自動沖洗,催促你趕緊起身以免得痔瘡。
起身後你開始洗漱,刷牙的同時,面前的智能家居鏡或智能電動牙刷能自動監測你的口腔健康狀況,並結合馬桶傳過來的腸胃數據,及時報告給智能集成竈,讓它迅速搭配出適合你的早餐。
在解決就餐問題後,你把餐具往洗碗機裡一丟,從智能鞋櫃裡抽出運動鞋準備出門,儘管昨晚你剛穿這雙鞋去打球,但經過鞋櫃一夜的消毒除溼,這款鞋就像剛買回來一樣乾淨無味。
最後你鎖上門,智能門鎖立刻開啓離家模式,關掉燈和空調,攝像頭開始代替你巡視家內外的情況;路上的你通過手機遠程操控洗地機、掃地機器人等清潔家電開始一天的清潔。
網遊之三國超級領主 小說
上述場景便是這一代智能家居給消費者描摹的美好生活範本,既解決了家務,還關照了健康。感謝智能家居,讓我們獲得了人生第二個“媽”,它比原裝的媽更細心,能耐更大,脾氣還好。
但它唯一的缺點是,要錢,對了,還得有房,真正的媽是反向輸出這兩樣。
沒有白嫖來的“媽”,啥也沒有的年輕人,擁有的只是一個“科技夢”。
智能家居,解放勞動?
儘管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更便捷、更安全、更健康幾乎成爲所有智能家居的宗旨,但很難說這批新時代的機器對家務勞動的解放程度有多高。
先來看智能冰箱。除去殺菌、降噪、去味、脫霜等基礎配置,如今的智能冰箱最惹眼的莫過於嵌在表層、既能當電視屏又能當手機屏的大屏幕。
我覺得能想出這個創意的未必是格子間裡的產品經理,更有可能是個家庭主夫/婦。
不然他怎麼能感受到切菜時沒有劇追的百無聊賴,做飯時想念家人以至於必須打個視頻電話的寂寞孤獨,他甚至還體察到了有些人根本不會做飯的痛點,要讓冰箱教做飯。
印度又一集團要進軍晶片業 市值應聲猛增30億美元
暖暖的,很貼心,一臺冰箱比烤箱還溫暖。
但這個“發明家”唯一沒考慮到的是廚房格局,正常家庭的冰箱不會放在竈臺的對面,也就是說,你切菜、做飯時得扭過身子才能享受到冰箱的智能服務,大概就是小時候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的樣子。長大了,又沒完全長大。
比起智能冰箱的雞肋,馬桶的智能化方向相對合理。傳統馬桶只能沖水,高級一點的可以加熱,再高級一點,能實現無接觸翻蓋、婦洗、臀洗、紫外線消毒烘乾等功能。
嘉银金科更名嘉银科技,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0.6%
但這些就夠了嗎?不,馬桶有它自己的想法,它不想只做人類的排泄管,它要成爲健康管家。
金万林布局NGS检测、开发自制试剂 健保政策有望助攻营运
於是我們能看到,智能馬桶座圈的周圍會分佈傳感器,以幾乎無感的方式對使用者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測,比如能針對三高人羣監測心率、血壓、血氧等身體狀況,及時發出預警。
這個操作邏輯和我們日常佩戴的智能手錶、手環類似,如此一想,智能馬桶也算是新時代可穿戴設備的延伸,只是不能帶出門。
管理健康需求還不夠,馬桶還想管理你的情緒,於是“音樂馬桶”問世了。它可以播放音樂、講故事、播報天氣。不知道這個設計的初衷是什麼,大概是覺得不能讓人感到寂寞,所以要在廁所裡放個天貓精靈。
遭兒子當眾調教 施孝榮想發火被嗆「兒子比較厲害」
還有智能窗簾,和普通窗簾的本質區別就是一個自動拉,一個手動拉,高級一點的可以定時拉,讓清晨的陽光把人喚醒。除了極致懶人,估計只有房子大到走到窗邊都需要3分鐘的高淨值用戶用得上。
除此之外,所謂的智能洗衣機、智能電飯煲、智能晾衣架、智能鞋櫃……幾乎所有智能化了的傳統傢俱,都只是在遵循傢俱傳統使用方式的基礎上,做了一點錦上添花的增值。
更何況這些主打智能的產品時不時還會因質量問題出現“智障”反應:反應遲鈍、聽不懂方言;斷網時幾乎全部癱瘓;還有最麻煩的,無法互聯互通,只能不停下載APP。
网上看到的vs现场看到的网红字幕电影框~差别也太大了!
說穿了,智能家居的便捷、安全、健康解決的只是程度問題,沒有真正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沒有洗衣機,沒法活;沒有智能洗衣機,沒怎樣。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儘管諸多雞肋,但過去幾年,智能家居還是以改造者的姿態駕臨了消費者的生活。
隨着通信技術、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疊加政策端頻頻釋放紅利,中國的智能家居產業已經跨越1.0的智能單品和2.0的互聯互通階段,正在邁向3.0時代的全面智能。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億歐智庫曾預測,我國智能家居市場到2025年有望突破8000億元。
從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智能家居市場形成了以下幾大流派:
第一派以小米爲代表。小米的佈局思路是投資+孵化,早在2013年,小米便着手佈局IOT市場,從手機延伸到家居,構建了一個無比龐大的家居生態網。
2013年推出小米路由器,2014年小米電視問世,之後智能冰箱、智能插座、智能照明設備、空氣淨化器等一衆家居用品紛紛涌現,它們的幕後締造者——追覓、石頭、純米、雲米、綠米等一衆小米生態鏈企業——也誕生於微時。
憑藉造手機時積累下的渠道、供應鏈、資本等多方面優勢,小米實現了對旗下生態鏈企業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的一條龍、全方位賦能,在十年內孵化出上百家生態鏈企業。
国家邮政局局长:快递业低价无序竞争是扰乱市场的行为
這些生態鏈企業和小米一樣,走性價比路線,這一方面迅速打開了銷路,但另一方面也損失了利潤,無論是生產商還是經銷商,在賺不到錢的情況下都很難維持動力。
故而“去小米化”成爲不少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選擇,石頭、綠米、雲米等企業紛紛開始扶持自主品牌,這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是給小米制造競爭對手。
第二個流派以華爲爲代表,儘管華爲和小米都是手機巨頭,但兩者的模式差異巨大,小米入局早,基本是“以點帶面”,即從單品入手,逐漸覆蓋到全屋。
而華爲恰恰相反。華爲入局智能家居是在2018年,作爲通信技術廠商,華爲的強項在於鏈接,即利用鴻蒙互聯實現智能家電之間的互聯互動,換句話說,華爲的思路是全屋智能,以面覆點。
不同於小米,華爲承擔的是技術輸出的角色,並不涉及家電生產,與生態鏈企業不存在直接競爭,據華爲最新披露的數據,目前鴻蒙智聯合作夥伴超2400家,SKU超過6400個。
但不利在於,全屋智能的造價太高,這無疑擡高了華爲智能家居的佈局難度。
第三個流派以海爾智家爲代表。如果說小米、華爲是用科技賦能生活,那麼作爲家電巨頭的海爾則是給生活加點科技。
海爾智家於2020年推出行業首個智慧家庭場景品牌“三翼鳥”,通過“智家大腦”,把所有海爾智家產品、智能硬件,以及生態夥伴的智能硬件互聯互通的連接起來。
海爾的優勢在於浸淫家電行業多年,無論是品牌資產還是客羣基礎都領先同行,截至目前,海爾37000家門店已有約1700家轉型成三翼鳥體驗店。
但相比於前兩個科技巨頭,從傳統家電走出來的海爾無疑在技術上稍遜一籌,儘管頂着“智家”的名頭,但在多數消費者眼中,海爾提供的依然是傳統家電。
00915、00713、00896、00921…12月除息大秀將登場 哪檔能配息又填息?
家居智能化給巨頭們提供了無限的掘金空間,他們找準了最適合的姿態浩浩蕩蕩衝進新戰場,卻也在幾年後都遇到了各自的瓶頸,當然,更大的瓶頸不來自於自身,而來自行業。
智能家居的風,吹不動了
過去幾年,消費行業劇變,智能家居的疾風也有漸緩之勢。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2年精裝修市場智能家居系統配套項目個數322個,同比下降8.3%;配套規模爲19.87萬套,同比下降27.9%;配置率爲13.6%,同比增長4.0%。
2023年,情況依舊不容樂觀。IDC報告指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繼續下降,同比下降5.6%,達到1.86億臺。受制於消費者需求疲軟和經濟波動繼續給市場帶來巨大的下行壓力,IDC預計,2023年智能家居市場整體將下降1.8%。
品類間的分化也持續擴大。IDC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智能音箱和網絡視頻娛樂設備下滑最明顯,同比分別下降15.4%和7.8%。
相較之下,智能照明、智能鎖等更具實用主義的智能家居設備依然保持增勢。IDC預測,2023年智能門鎖和智能照明設備市場將同比增長18.6%和20.7%。
兰州银行被重罚710万背后乱象:原副行长受贿逾两千万 支行长伙同贷款人骗贷“分赃”
智能家居作爲房地產後市場,景氣程度首先要看房地產的氣數。
奧維雲網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精裝修開盤樓盤項目個數2015個,同比下降42.2%;精裝套數145.83萬套,同比下降49.0%。
2023年1-9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同比下降7.1%,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7.5%。買房的人少了,買傢俱的自然少了,更不用說高端的智能家居。
除了新房購買者,另一大需求來源是置換傢俱的有房人羣。
傳統傢俱換了也就換了,除了考慮新傢俱自身的性能,最多需要考慮和家庭裝修風格是否匹配,但智能家居面臨的一大難題是新智能設備能否融入原來的智能系統。
如今不少智能家居選擇「Wi-Fi」作爲傳輸協議,優勢在於高速、高帶寬和高效率,但缺點在於大多數僅支持「Wi-Fi」協議的智能家居,都需要用戶安裝獨立APP,如果消費者購買了不同品牌的不同家電,APP就會源源不斷地擠佔手機內存。
爲了少折騰,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同一品牌的家電生態,但智能家居涵蓋的產品太多、太雜,從小家電到大電器,很難保證單一品牌旗下的每個家電質量都能達標。
換句話說,市面上的智能家居設備看似繁複多樣,但實際上卻因爲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之間各自爲營導致消費者的選擇餘地十分有限。
2022年,科技巨頭聯合家居巨擘打造出了“Matter”協議,試圖在智能家居圈一舉締造“秦王掃六合”的神話,也得到了不少從業者的歡迎,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指出,到2030年,或有50%-60%的企業支持“Matter”協議。
但即便支持,依然免不了各懷鬼胎。有的品牌宣佈延期支持“Matter”協議,有的是宣佈有限支持,即支持“Matter”協議,但自家的APP還得保留。總之,在這些已經建立成熟壁壘的玩家眼中,“拆牆”無異於自毀長城。
而即便沒有兼容問題,不少智能家電依然難以融入家居環境,從智能家電出現以來,“智能還是智障”的爭議便不絕於耳,5GAI產業研習社針對智能家居產品中用戶不滿意原因的調研報告顯示,操作複雜佔比達52%,系統兼容性差達23%。
更何況,智能化家電遠比傳統家電價格更高,對於買房掏空六張存摺的年輕人來說,高客單價和不確定的產品質量成爲他們選擇智能家電的攔路虎。
而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關鍵是,智能家電的真正使用者往往是來給年輕人帶孩子的父母或保姆,對這兩類人羣來說,智能設備的使用門檻偏高,原本是爲了方便,最後卻成了累贅。
事實上,儘管智能家電近年來在中國風起雲涌,但實際上滲透率依然有限,中國信通院發佈的《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僅爲4.9%,而同期美國智能家居滲透率達32%。
在地產行業不明朗、購買力下降、產品諸多癥結仍待解決的當下,智能家居過往高速發展的榮光短期內或許難以復現。
結語
僅從智能家居的實際表現來看,很難想象它最初的slogan是“科技改變生活”。可能也有,但不多。
民生银行的宫斗剧还在演 两派三系争夺权力核心
更匹配這個slogan的是傳統傢俱,尤其是家電系列,對比兩代家電便能察覺,何謂雪中送炭,何謂添磚加瓦。
113年前,第一臺電動洗衣機問世,成爲家庭勞務自動化的開端;100年前,第一臺電冰箱的出現,改變了即烹即食的飲食習慣;99年前,第一臺電視機將人類送入了視覺影像時代……
在上一個世紀之交,電力取代蒸汽,引發了新一輪的工業革命,由此誕生的新發明不計其數,儘管並非所有發明在當時都熠熠生輝,但它們的的確確將人類生活帶向了新的時代。
而這代智能家居看似給人類勾勒了一個美好生活的景觀,卻很少關照到生活中的具體難題,它們試圖讓我們更懶一點,但卻沒法根除家務帶來的麻煩。
农门辣妻
败诉!东北证券被判赔敦化农商行超3.5亿
再直接一點,一個媽和一堆智能家居,誰更貼心,不言自明,前者是主動關懷,後者是被動受命,前者懂我的需求,後者只能做到聽我的安排。
說到底,消費者對家居的智能化升級始終抱有期待,就如同他們過去接受了洗地機、冰箱、彩電的存在一樣,只是供給端的升級還未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
而從當下來看,一個較好的勢頭是全屋智能的興起。全屋智能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個智能家居單品,而是建立一整套互聯互通的智能家居生態,輔助人類生活、工作、生產和教育,讓家居變得“智慧”而不僅是“智能”。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近兩年有過新裝修或者購買過智能家電的人羣中,選擇全套系家電的人羣比例達到了12%。
對傢俱而言,智能只是手段,幸福纔是目的。就像人們愛逛宜家,不是因爲傢俱,是人們想擁有家。